玻璃幕墙知识
幕墙资讯:天津117项目中的“钢铁侠”、“蜘蛛侠”、“变形金刚”
2015-01-20  浏览:64
玻璃之家讯:云端的筑梦青春  塔吊司机、 吊装工人、 海员……这样的工作岗位,你是否有所耳闻,有多少了解?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工作在特殊的岗位上,很少引人注目,但是却默默奋斗,默默付出,悄无声息地服务着社会。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青春故事?  随着高耸入云端的施工电梯缓缓爬升,我感觉有点腿软,吓得哆哆嗦嗦,同行的几个年轻工友面带微笑看着我。  “你们不怕吗?”我问。  “早习惯了!”他们答道。  十多分钟之后,伴随着一阵眩晕,记者登上了由中建三局承建的中国第一结构高楼——天津117大厦最顶端的顶模平台。数据显示,这里的高度是559.34米。  走到顶模边缘,是一扇通往塔吊的门。这扇门号称“鬼门关”,因为顶模与塔吊之间大概有半米的空隙,下面无任何防护措施,非常危险。记者小心翼翼终于爬到塔吊控制室,在这里见到了塔吊司机周瑜。  “钢铁侠”:天地间的舞者  周瑜,30出头,江苏宿迁人,117大厦的12名塔吊司机之一,2012年来到工地,从地下10余米的地下室施工到目前大厦主体高度543米,他是大厦成长的亲历者。周瑜说,附近高校的学生们给大厦起了个名字叫“钢铁侠”,四台塔吊挥舞着铁臂24小时不停转。
  “大家只知道‘钢铁侠’正在长高,而我,就是现实版的托尼·斯塔克,钢板、钢筋、气瓶、钢构件都由我运输,完成各工种的吊装任务。”周瑜自豪地说。来到117项目后,周瑜已经完成了近3万吊的吊装工作,没有一次失误。  “高空吊装,信号工就是我的眼。但天津雾霾大,信号工的眼睛有时也不好使,吊装物到了300米高度就很难看到了。”干塔吊司机12年,周瑜练就了盲吊的本领。即使在500米高空操作塔吊,根本看不到吊钩,他也可以根据塔吊转速、风向、风力及发动机的声响判断出吊钩所在位置。周瑜说,对于大吨位的吊装物,新司机会开足马力使劲地向上拉钩,这样很容易熄火,而有经验的司机会选择起吊钩和塔身最合适的距离,选择最小力矩(词条“力矩”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既省力又安全。  虽然年轻,但周瑜早已树立了“塔在人在”的安全观。塔吊如自己的孩子,大臂、吊绳、发动机哪里出现问题,他比报警器更敏感。今天刚好例行检查,周瑜走在60米长的大臂上,一直要走到塔尖的滑轮处上油。脚下踩的是只有20厘米的镂空板,而大臂还有15°的倾斜角,风起铁臂颤颤巍巍,下面便是560米的深渊。来来回回150余次,117大厦的这条“蜀道”周瑜走了整整3年。  周瑜业余时间喜欢摄影,在塔吊控制室这个高度上,他拍下的画面令人“震撼”。当天的太阳特别灿烂,打在周瑜黝黑的脸上,他眯着眼看了一眼阳光,说,“看着117大厦一天天成长起来,每一次爬升都有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很自豪”。  周瑜有个刚上小学的儿子。“3月底,老婆带着孩子来看我,儿子一直躲在妈妈身后,满是陌生和恐惧,看得我心都碎了。”周瑜的眼睛有些湿润,他说,不能陪伴在亲人左右,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妻儿。  “蜘蛛侠”:零误差的承诺  找到程良余并不容易,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23岁的程良余,初来乍到就在117项目做吊装工人,一晃4年了。他负责3区巨柱钢柱、钢梁的拼接工作。早晨6点钟,程良余乘施工电梯到达93层、438米处,而到“孤立无援”的巨型柱最高作业面489米处,其间55米的高度差,唯一的通道就是加装在巨柱上直上直下的爬梯,然后踩在不到30厘米的钢梁上。  为了见到他,记者随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地爬上这细细的铁梯,几乎不敢睁眼往下看,在爬了近4层的高度之后,终于见到了一脸阳光的程良余。
  “媒体常报道擦幕墙的工人是蜘蛛人,他们至少还有一面墙体可以附着,而我们四下都是空的,我们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蜘蛛侠’”,程良余开玩笑地说。  “刚开始腿也发软,头晕眼花,不过现在习惯了。”程良余坦言,尤其是随着高楼的成长,越往上走,风变得越大,有时候突然一阵猛风,几乎能把人吹走,“这种时候要特别小心,当然,如果风实在太大,我们有规定一般会停止施工,保证大家的安全。”  除了刮风,还要忍受低温的困扰。程良余告诉记者,随着高度爬升,温度越来越低,尤其是冬天施工的时候,温度能低到零下15度,“在外面待一会儿,手脚就被冻得没有知觉了,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对身体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今天,程良余要在489米处吊装一个重达19吨的钢柱,大厦的钢结构建造是个拼积木的过程,巨型柱和钢梁拼接要求误差小于5毫米,钢柱一进入视野,身材短小精悍的程良余,脚踩钢管,手拿对讲机,全部注意力就聚焦在两个构件之间的缝隙上,1米、20厘米、10厘米、1厘米,吊装、测量、校正、焊接,经过整体定位,组对焊接,将近3个小时,终于把构件成功固定。两个构件的立口和平口严丝合缝,程良余会心地笑了。再一看他,额头上淌着汗水,衣服早已经湿透。  “变形金刚”:顶千斤的使命  今年24岁的方圣锋是项目顶模小组的组长。“2013年3月24日大厦顶模系统首次顶升成功至今,800多天,我日日夜夜守护着这个顶模系统,操作着它的每一次顶升,从最初的7天一个结构层到现在最快2天一层,我见证了大厦成长的每一天”。  晚上8点,方圣锋带领4名顶升小组成员将进行顶升模架的第116次顶升任务,方圣锋在操控室进行指挥,其余4人每人负责一个液压千斤顶,由于各方配合默契,整个顶升在2个小时便完成了。但并不是每次都这么顺利。  “天津有个别称叫‘风都’,而超高层施工最怕遇到大风,瞬时风力达7级以上电梯全部停运。我们数不清多少次被困在顶模上两三个小时下不来,大风吹得我们喘不过气来,饿肚子也是常有的事。”方圣锋苦笑着说,“有一次,我们晚上9点多开始顶升,到12点左右,突然就刮起了八级大风,大伙只能在顶上干等,最后一直到凌晨3点才结束。这期间电梯停运,没办法只能通过塔吊把盒饭吊上来吃。”
  方圣锋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节日在云端度过了。印象中,他在顶模上跟工友吃过汤圆、吃过粽子,咽过冷饭,嚼过干脆面。

天津中国117大厦  天津中国117大厦,又称高银金融117大厦,是一座天津市正在兴建中的摩天大楼,由高银地产集团投资,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负责兴建。建筑高度597米,将成为中国北方最高的摩天大楼。高银金融117为整查看详细资料欲了解本文中提到的"天津中国117大厦"工程,
幕墙参建企业、材料供应商情况,
请访问中国幕墙网[工程库]子站。>>>>点击图片

  据了解,方圣锋原在一所三本大学念书,大一的时候辍学来到了117工地,先做了一年电工,之后到顶模小组。  记者问,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辍学现在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圣锋环视了面前的操控室,仿佛这里装载的不仅是一台台机器,更是与青春有关的一个个回忆。“没想过,不过我从来不后悔,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是一想到项目这么多人中只有我们5人才能操控国内最大的顶模系统,而且高楼在一天天成长,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方圣锋动情地说。  还有9次,方圣锋的团队将完成顶模的最后一次顶升,完成“中国北方第一顶”的使命;还有1次,周瑜也将完成共计30次的塔吊爬升任务,那时他将在620米的高空迎接一轮崭新的太阳;再有不到100天,程良余将在距地面590米的细钢梁上,雕琢一颗世界最高的钢结构“钻石”……这一使命结束之后,他们将奔赴下一个工地。
玻璃之家是专注于玻璃,幕墙玻璃,玻璃幕墙工程十大品牌的新闻资讯和玻璃,幕墙玻璃,玻璃幕墙工程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玻璃之家:http://boli.jc68.com/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玻璃幕墙工程 的产品:
  • 玻璃幕墙资讯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移动社区 屏风头条 装修头条 风水头条 楼梯之家 布艺之家 风水之家 板材之家 模具之家 防盗之家 新型建材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建材 漳州建材 泉州建材 三明建材 莆田建材 合肥建材 宣城建材 池州建材 亳州建材 六安建材 巢湖建材 宿州建材 阜阳建材 滁州建材 黄山建材 安庆建材 铜陵建材 淮北建材 马鞍山建材
    (c)2015-2017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